子貢縱橫捭闔,機智外交救魯

子貢,2500年前春秋末期孔子的門生——一個儒生,是一個後無來者的外交奇才,他憑藉自己的巧言善辯、縱橫捭闔,一人遊說天下,不費一兵一卒就亂了齊、破了吳、強了晉、霸了越,最終達到存了魯的目的。在整個外交遊說中,他沒有惡聲惡語、狠話懟人,而是分析天下大勢,向那些君王們陳說厲害,誘之以利,進而達到自己不為人知的救魯國意圖,堪稱中國史上“上兵伐謀”的典範。

子貢縱橫捭闔,機智外交救魯

孔子一行在衛國的時候,聽說齊國的權臣田常想要叛亂,卻害怕齊國卿大夫鮑牧、晏圉的勢力,所以想轉移他們的軍隊去攻打魯國。孔子召集門下弟子,對他們說:“魯國,是祖宗墳墓所在的地方,是我們出生的國家,我們的祖國有了危險,我們不能不去營救,我不忍心看到我們的祖國受到攻擊,現在我想要忍受委屈去結交田常來營救魯國,你們誰能去見田常談一談呢?”子路請求前去,孔子沒有許可。子張請求前去,孔子又沒有許可。子石請求前去,孔子也沒有答應。

他們三人下來,對子貢說:“現在老師想要忍受委屈來挽救祖國魯國,我們三人請求前去談判沒有獲得老師批准,這正是要用到你利口巧辭的本事的時候了,你何不去請求前往呢?”子貢於是請求前去齊國見田常,孔子答應了他。就這樣子貢到了齊國,遊說田常說:“現在您想要以討伐魯國來獲得某種利益是非常困難的,不如讓那些軍隊去討伐吳國還容易些。”田常聽到後不高興。子貢說:“是這樣,憂患在國內的要攻擊強大的國家,憂患在國外的要攻擊弱小的國家。我聽說您多次被授予封號而都未能封成,是因為朝中大臣有反對您的呀。現在,您討伐魯國若是打勝了,您的國君就會更驕縱,佔領了魯國土地,您國的大臣就會更尊貴,而您的攻勞都不在其中,那麼,您和國君的關係會一天天地疏遠,會和大臣們相互爭奪,這樣,那您在齊國的處境就危險了。”田常說:“好,可我計程車兵已經奔赴魯國了,不好改變,怎麼辦呢?”子貢說:“請您暫時按兵不動。我請求出使吳國,讓吳王援救魯國討伐齊國,您就趁機帶兵迎戰。”田常同意了。

子貢縱橫捭闔,機智外交救魯

於是子貢南下去見吳王,勸吳王說:“以王道治國治天下的人不會讓諸侯國滅亡,以霸道治國治天下的人不會讓強大的對手出現。萬斤重的東西,有可能只用一點點的重量就能使它移動。如今,齊國要獨自佔領有千輛兵車的魯國,與吳國爭強弱,我很為大王和吳國擔心呀。況且援救魯國是能夠顯示大王與吳國的好名聲的,也是能夠安撫泗水北面那好幾個國家的,去討伐殘暴的齊國還能使晉國也服氣,好處太多了。表面上是儲存危亡的魯國,實際上是圍困強大的齊國,聰明人是不會疑惑的。”吳王說:“是很好,可是我國一直在提防越國,現在那個越王苦煉自身,優養名士,有報復我國的打算。

你等我攻打了越國後再按你說的去做。”子貢說:“越國的實力沒有超過魯國,吳國的強大沒有超過齊國,大王放下齊國而去攻打越國,那麼齊國早就吞佔魯國了。大王一直有‘興滅國,繼絕世’的好名聲,可如果放棄齊國去攻打弱小的越國,就不是那麼勇敢了。勇敢的人是不避危難的,仁愛的人是不會受到窮困約束的,明智的人是不會坐失良機的,有情義的是人不會讓一個國家或者宗族滅絕的。現在大王和吳國如果儲存越國來向各個諸侯表示自己的仁義,援救魯國攻打齊國,給晉國施加威懾,諸侯一定會競相來朝見吳國,那麼大王和吳國稱霸天下的大業就成了。大王如果確實厭惡越國,我請求去會見越王,讓他出兵追隨您,這實際上是使越國受損,但名義上是追隨諸侯討伐齊國。”吳王大喜,就派子貢出使越國。

子貢縱橫捭闔,機智外交救魯

子又出使越國,越王到郊外迎接子貢,親自為他駕車,說:“我這兒是偏僻落後的地方,先生何必鄭重其事降低身份光臨呢?”子貢說:“現在我已勸說吳王援救魯國攻打齊國,他的本意想去卻又怕越國,說‘等我攻破越國才行’,像這樣,攻破越國是肯定的了。是這樣,沒有報復人的志向,卻讓人懷疑,是很笨的;有了報復人的志向卻讓人知道了,是不安全的;事情還沒有做,卻讓大家都提前知道了,就更危險了。這三點都是辦大事的禍患呀。”勾踐聽完叩頭拜謝,說:“我以前自不量力,發兵攻打吳國,後來兵敗困於會稽,只能聽任吳國擺佈,我後悔呀,都疼到骨髓裡了,現在白天黑夜急得口乾舌燥的,只想和吳王同歸於盡,報復吳國,這是我最大的願望。感謝先生現在告訴了我其中的利害關係。”

子貢說:“吳王為人兇猛殘暴,大臣們都不能忍受他了,吳國現在其實已經非常貧困衰弱了,百姓都在抱怨國王,大臣們蓄謀變亂,吳子胥因進諫被賜死,佞臣太宰嚭當權,這正是報復吳國的最佳時機呀。大王若果真出兵輔助吳王來迎合他的心意,用貴重的寶物來博得他的歡心,用謙卑的語言以表示對他的尊重,那麼他就一定會攻打齊國了。這就是聖人說的忍受委屈以求得通達而完成目標的意思。如果這場戰爭吳國敗了,就是大王的福氣了;如果吳國戰勝,必然會兵臨晉國去示威。我請求北上去見晉王,約他共同來攻打吳國,這樣搞垮吳國是必然的了。那時候,吳國的精銳部隊還在齊國,主要的武裝力量都困在晉國,大王和越國就該去收拾吳國了。”越王大喜,又叩頭拜謝,同意按子貢的計劃行動。

子貢返回吳國五天後,越國派大夫文種出使吳國,文種向吳王叩頭說:“我們越國全部的壯士三千人都集合起來了,聽從大王差遣。”吳王對子貢說:“越王也想跟從本王去,怎麼樣?”子貢說:“越國全部的壯士都要跟從您去打仗,再讓人家的國君也跟從,不是太合乎道義呀。”吳王就只接受了越國計程車兵,讓國王勾踐留下了。於是吳王就發動差不多全國計程車兵討伐齊國,打敗了齊國。

子貢又北上去見晉國國王,讓晉國瞅準吳國的各種不利因素,抓住機會打敗吳國。這樣,吳晉兩國的軍隊就在黃池相遇,開始爭霸。這期間,越王趁機帶兵攻打吳國,吳王就返回與越國交戰,後來被越國給滅了。

子貢縱橫捭闔,機智外交救魯

《孔子家語·屈節解》原文:

孔子在衛,聞齊國田常將欲為亂,而憚鮑、晏,因欲移其兵以伐魯。孔子會諸弟子而告之曰:“魯,父母之國,不可不救,不忍視其受敵。今吾欲屈節于田常以救魯,二三子誰為使?”於是子路請往焉,孔子弗許。子張請往,又弗許。子石請往,又弗許。

三子退,謂子貢曰:“今夫子欲屈節以救父母之國,吾三人請使而不獲往,此則吾子用辯之時也,吾子盍請行焉?”子貢請使,夫子許之。遂如齊,說田常曰:“今子欲收功於魯,實難。不若移兵於吳,則易。”田常不悅。子貢曰:“夫憂在內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吾聞子三封而三不成,是則大臣不聽令。戰勝以驕主,破國以尊臣,而子之功不與焉,則交日疏於主,而與大臣爭。如此,則子之位危矣。”田常曰:“善!然兵業已加魯矣,不可更,如何?”子貢曰:“緩師。吾請於吳,令救魯而伐齊。子因以兵迎之。”田常許諾。

子貢遂南,說吳王曰:“王者不滅國,霸者無強敵。千鈞之重,加銖兩而移。今以齊國而私千乘之魯,與吳爭強,甚為王患之。且夫救魯以顯名,以撫泗上諸侯,誅暴齊以服晉,利莫大焉。名存亡魯,實困強齊,智者不疑。”吳王曰:“善!然吳常困越,越王今苦身養士,有報吳之心。子待我伐越,然後乃可。”子貢曰:“越之勁不過魯,吳之強不過齊,而王置齊而伐越,則齊以私魯矣。王方以存亡繼絕之名,棄強齊而伐小越,非勇也。勇者不避難,仁者不窮約,智者不失時,義者不絕世。今存越示天下以仁,救魯伐齊,威加晉國,諸侯必相率而朝,霸業盛矣。且王必惡越,臣請見越君,令出兵以從,此則實害越而名從諸侯以伐齊。”吳王悅,乃遣子貢之越。

越王郊迎,而自為子貢御,曰:“此蠻夷之國,大夫何足儼然辱而臨之?”子貢曰:“今者,吾說吳王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而心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此則破越必矣。且無報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矣;有報人之意而使人知之,殆矣;事未發而先聞者,危矣。三者,舉事之患也。”勾踐頓首曰:“孤嘗不料力而興吳難,受困會稽,痛於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與吳王接踵而死,孤之願也。今大夫幸告以利害。”子貢曰:“吳王為人猛暴,群臣不堪,國家疲弊,百姓怨上,大臣內變,申胥以諫死,大宰嚭用事,此則報吳之時也。王誠能發卒佐之,以邀射其志,而重寶以悅其心,卑辭以尊其禮,則其伐齊必矣。此聖人所謂屈節求其達者也。彼戰不勝,王之福;若勝,則必以兵臨晉。臣還北請見晉君共攻之,其弱吳必矣。銳兵盡於齊,重甲困於晉,而王制其弊焉。”越王頓首許諾。

子貢縱橫捭闔,機智外交救魯

子貢反,五日,越使大夫文種,頓首言於吳王曰:“越悉境內之士三千人以事吳。”吳王告子貢曰:“越王欲身從寡人,可乎?”子貢曰:“悉人之眾,又從其君,非義也。”吳王乃受越王卒,謝留勾踐。遂自發國內之兵以伐齊,敗之。

子貢遂北見晉君,令承其弊。吳、晉遂遇於黃池1。越王襲吳之國,吳王歸與越戰,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