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與羊群效應?

郝旭光

個體獨自的行為和個體在群體中的行為有不一樣的規律,而人是社會動物,在組織中常常也是在群體中完成工作任務,所以有必要研究人在群體中的行為規律。研究群體本身的行為,群體對個體行為的影響,是一個艱鉅複雜的任務,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例如,烏合之眾,羊群效應,三個和尚沒水吃等等。

什麼樣的工作需要監督?為什麼要到人多的地方吃飯?人多一定智慧多嗎?囚徒困境、牆倒眾人推、事後諸葛亮?集思廣益的會議,發言的次序?群體與團隊有什麼區別?下面這些內容到底什麼含義?群體一般,群體結構(角色、地位、從眾、內聚力),群體互動(社會促進、社會抑制、社會惰化),群體決策,群體思維,群體偏移,團隊,衝突,溝通,領導力等等,它們的執行規律是什麼?如何影響了個體行為?這就引出了組織行為學的第二個自變數——群體。郝旭光教授主講的慕課《組織行為學》第八講“群體”,是慕課中極富特色的部分,其內容或許會使大家對群體及其管理有更深的感悟。歡迎大家關注、參與、分享慕課。

七絕·群體(六首)文/郝旭光

01

群體概念

目標居首書群體,立足分工補短長;

逐級拾層權力在,隨山泉水導清涼。

注:群體,兩個人以上有一定的目標(不一定是共同目標),長期的相互作用所組成的集合體,它強調五個點,目標,分工,權力層次,連帶意識,時間較長。

“隨山泉水導清涼”,借用了元代虞集的《題蒙庵為黃石谷賦》詩:“隨山導清泉,積石拾層級,隱含了連帶意識與時間較長。

02

群體的內容

角色思維從眾多,偏移極化便車愁。

三方地位均難記,促進何時抑制收。

注:群體的內容,角色,地位,規範,從眾(與規範有某些相同之處)。群體互動包括三個方面(三方)社會抑制,社會促進,社會惰化(搭便車)。群體思維(與從眾有類似之處),群體偏移,群體極化。

03

角色

角色由來外部追,認同知覺伴思維;

要求行動人期待,衝突常因不滿隨。

注:角色就是人們對某一社會單元中佔據特定位置的人所期望的一套行為模式,是由外部期望的。包括角色知覺,角色認同,角色行動,角色期待,角色衝突。

談到了角色,就有幾個子概念,叫角色知覺,就是自己知道這個角色應該什麼樣。角色認同,自己的行為和態度一致,與這個角色的要求保持一致。角色行動,按照這個角色的要求來行為。角色期待是別人對自己行為模式的一個期待。角色衝突,因為人承擔了不同的角色,這些角色之間是有衝突的,當然有內衝突,也有外衝突,這些衝突,常常是因為不滿足(不滿)各方的不同要求而產生的。

04

從眾

烏合之時幾度秋,熒屏光點信音求。已知答案仍從眾,規範安全結論謀。注:烏合:臨時聚集之。從眾,不知道答案會從眾,別人的行為是自己的答案,個人力求正確,不犯錯誤,稱資訊(信音)影響,透過著名的光點(熒屏光點)實驗。知道答案會不會從眾?會,此時是希望跟群體保持一致,以討別人歡心,這樣安全,稱規範影響(卡片實驗)。

05

社會惰化三人沒水古來同,素質應求內煉中。南郭先生今可在?何時量化個人功?

注:社會惰化指的是群體一起活動時個體的績效低於個體單獨活動時的績效。即三個個和尚沒水吃。

06

群體活動的型別

累加績效範圍生,聯合偵查最弱評。誰見分離高手在?分工合作以求精。

注:群體任務有四種類型:累加任務,指的是群體績效,取決於群體的規模和相互的合作,像推車,拔河就是累加任務,它是個體努力的總和。聯合任務,指的是每個成員都完成了任務,才算完成群體的任務。群體的績效水平取決於最差的那個人,如偵察小分隊,流水線等。

分離任務,指的一個人完成了任務,群體的任務就完成了,群體績效取決於群體中水平最高的那個人(高手),如解數學題。分工合作完成的任務,我們在工作中經常遇到的一種任務型別,群體績效既取決於能力最強的那個人,也取決於能力最弱的那個人,而且還取決於他們之間的相互配合。

(本博文為作者原創,網路轉載務必標明作者並給出原文連結,如需溝通可透過微博“郝旭光”發私信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