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每次跑步5-10公里,一週跑3-5次,這就是最好的人生

白巖松:每次跑步5-10公里,一週跑3-5次,這就是最好的人生

在去年熱銷圖書《跑步筆記》圖書中,做為好友的白巖松為作者方旭東寫了開篇序言,很多人都知道身為媒體人的他一直喜愛的是足球運動,而對於他一直堅持跑步的經歷,很多人卻知之甚少。

現如今,白巖松算是一名跑步發燒友了,但是他卻對跑步保持著節制,一直懷著科學跑步的心態,同時也對跑步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值得廣大跑友體會:

那是好幾年前的除夕下午,家人都在做年夜飯,自己幫不上什麼忙,看天氣又好,換上了一雙運動鞋,在小區裡跑了一圈。一共 1。4 公里,剛開始沒多久就 “撞了牆”,中間也懷疑過人生,跑完後嗓子發乾,但卻非常有成就感,那個除夕夜好像因此過得比往常更開心一些。

白巖松:每次跑步5-10公里,一週跑3-5次,這就是最好的人生

很多年後,回頭一看,除夕是一年的結束,對於我卻是長跑生涯的開始,那是一條全新的起跑線。

我跑步首先還真不是為了減肥,甚至第一目標都不是為了健康,而是一直喜歡運動,喜歡出汗;後來越跑越開心,反過來促成我越跑越遠。

白巖松:每次跑步5-10公里,一週跑3-5次,這就是最好的人生

其實自己以前一直玩的是短跑,年輕時也拿過不少第一第二,也破過一些身邊的紀錄,但短跑是要贏別人,而長跑卻是要贏自己,贏自己與贏別人相比,有趣多了。

人生漫長,總會有你贏過輸過的對手,一轉眼就消失不見,但你自己卻永遠在這裡。面對自己,你偷不了懶,一停頓一鬆懈就邁不過你自己這個坎兒,這可能是長跑給人最大的啟示和動力,你可以和千萬人一起在跑,但歸根結底,你只是和自己在跑,你需要超越的只有自己。

白巖松:每次跑步5-10公里,一週跑3-5次,這就是最好的人生

也正因為如此,自從那個除夕下午之後,我就再沒停下長跑的腳步,從 1。4 公里到兩公里到五公里,直到十公里,每週跑個四五天,每次六七公里,跑步走進了我的生活,也拓寬了我的生活。

跑步真正的魅力在於自由,在於想跑就跑。任何距離,任何對越來越短時間的要求,其實都是一堵牆,會攔著更多的人走進跑步的世界。在我看來,

百分之百的人都能跑,其中 99%的人只需要一次跑5到10公里,一週跑個三五天,那就是最好的人生

白巖松:每次跑步5-10公里,一週跑3-5次,這就是最好的人生

跑步也不難,而只難在出發,只要跑過了三四百米,腳步就開始變輕,風就開始變柔,目標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要想跑得久,就要跑得慢;要想一直跑下去,就要興奮於每一次出發。終點以及到達終點所需要的時間,從來不是衡量跑步的最重要指標。

跑步與終點無關,就如同人生終點只是一種冷冰冰的結束一樣,一路上包含的酸甜苦辣,才是人生的全部意義。

白巖松:每次跑步5-10公里,一週跑3-5次,這就是最好的人生

現如今,跑步已成為白巖松生活中一大愛好,會經常參加一些跑步活動,而堅持跑步後的他,也成了跑步的“形象大使”,經常在自己的演講中表達著對跑步的喜愛,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

白巖松在演講中說道:

坦白的說,大家看我,50歲的中國男人要都這樣的體型的話相當不錯了。但是在這個體型的背後是我信奉的一句話:越自律越自由。

我希望中國,尤其是男的,女的自律我不擔心,因為減肥是大挑戰,男的希望能自律一點。

我真不喜歡很多我的同齡人的體型。我現在一週跑5天。這5天當中一定會踢一場球。

50歲了,依然可以踢大場,不是開玩笑,而且經常是跟專業的一起踢。

可是背後是什麼呢?背後是自律啊。我剩下的那些天在跑步。而且跑步有人會覺得是非常枯燥的事情。”

越自律越自由,我因為自律,所以可以自由的奔跑。

在去年11月健康中國創新傳播大會上,白巖松成為了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宣傳員,衛生部原部長陳竺親自給他頒發的證書。

演講時他又一次談到了跑步,並引出了一個熱門話題:“每當我說跑步的時候,十個人有九個人脫口而出跑步傷膝蓋,我就直搖頭。”

確實,跑步傷膝蓋不止影響著公眾認知,也讓很多跑者有所顧慮。而白巖松所提到的研究報道,小編也曾多次地引用過,就是想糾正這一錯誤認識。

國際上久負盛名的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指出,競技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3。3%,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

過量和高強度的跑步可能會引發關節問題,但對於普通健身跑步的人來說,跑步是有利於關節健康的

白巖松:每次跑步5-10公里,一週跑3-5次,這就是最好的人生

當然,白巖松在最後還特別強調他倡導的是科學跑步,過猶不及,如果我們跑成了不科學的訓練方式,自然也是難逃受傷的厄運。

最後,白巖松談到了國人願意接受健康的飲食概念,願意接受耐力的訓練,但是國人特別缺乏力量的訓練,他就經常要練習靜蹲,因為我要保持腿部的力量。

有時候跑步後出現腿部肌肉韌帶拉傷,大家都以為是跑步引起的。其實不是韌帶拉傷導致腿部肌肉力量薄弱;而是腿部力量不足,平衡協調功能下降所致,引起的腿部肌肉韌帶拉傷。

白巖松:每次跑步5-10公里,一週跑3-5次,這就是最好的人生

不愧為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宣傳員,專業準確,一語中的。其實很多跑步愛好者,也從來不做力量訓練,只是一味的跑。

如果肌肉力量不夠,導致過多的訓練負荷轉嫁到關節及其軟組織上,長此以往,就會發生膝蓋部位的運動損傷。因此全面訓練很重要,跑步愛好者,千萬別忽視力量訓練。

靠牆靜蹲就是業界最為推崇避免膝蓋受傷與養護的運動方式,它適用人群廣泛,同時有牆就能練,不受其他限制場地和時間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控制。

白巖松:每次跑步5-10公里,一週跑3-5次,這就是最好的人生

靠牆蹲的深度應以不產生明顯膝關節疼痛為最佳。下蹲幅度越大,肌肉用力就越大,也越容易產生疲勞,當然練習的效果也越好。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大腿和小腿之間的夾角不應小於90度。

白巖松:每次跑步5-10公里,一週跑3-5次,這就是最好的人生

雖然靠牆靜蹲是一個不錯的增強腿力和緩解膝蓋疼痛的康復方法,但絕不是唯一的方式,只練靠牆靜蹲,未免太單一,也需要更多的多樣化的力量練習,肌肉訓練的更豐富,更全面!

巧用健身小工具——彈力帶,依靠“橡皮帶”具有彈力,可以很好地控制負荷,而且簡單、安全、有效,因為多用於熱身及拉伸,所以許多理療師會使用彈力帶幫助患者進行復健訓練,下面分享使用彈力帶保護和強化膝蓋的9個黃金動作:

白巖松:每次跑步5-10公里,一週跑3-5次,這就是最好的人生

白巖松:每次跑步5-10公里,一週跑3-5次,這就是最好的人生

白巖松:每次跑步5-10公里,一週跑3-5次,這就是最好的人生

白巖松:每次跑步5-10公里,一週跑3-5次,這就是最好的人生

白巖松:每次跑步5-10公里,一週跑3-5次,這就是最好的人生

白巖松:每次跑步5-10公里,一週跑3-5次,這就是最好的人生

白巖松:每次跑步5-10公里,一週跑3-5次,這就是最好的人生

以上分享的強化膝蓋肌力的動作,對保護膝蓋與康後復建都會有幫助,不過請各位跑友注意,在做以上動作的時候,如果感覺到膝蓋疼痛,一定要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