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諡號、廟號、年號的區別

諡號是古代帝王、諸侯、高官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的一種名號也可簡稱為諡。一個人的諡號通常是被後世之人用來稱呼之時使用,相當於在名字之外多了一個名。

諡號通常有四種:上諡、下諡、平諡、私諡。下面就列舉一些:

上諡 :

經緯天地曰文、布義行剛曰景、聖善聞周曰宣。

下諡

:亂而不損曰靈、好內遠禮曰煬、殺戮無辜曰厲。

平諡

:恭仁短折曰哀、在國遭憂曰愍(min)

古代的諡號、廟號、年號的區別

所謂上諡、下諡、平諡其實分別對應的就是表揚的、批評的、和同情的。如我上面所舉三個上諡大家比較耳熟的就是漢朝的漢文帝、漢景帝、漢宣帝都是漢朝有名的明君,下諡比較熟悉的應該是漢靈帝、隋煬帝、周厲王,而平諡大多用在那些登基時日較多或者亡國之君上如唐哀宗、晉愍帝。上古諡號多用一個字如:周平王、齊桓公;後世諡號除皇帝外,大多用兩個字如:宣成侯(霍光)、忠武侯(諸葛亮)。剩下的私諡則是有名望的人死後親朋好友為其所加的諡號如宋代張載死後,門人諡為明誠夫子。

古代的諡號、廟號、年號的區別

西漢帝王表

封建皇帝在諡號前面還有廟號。從漢代起,每個朝代第一個皇帝一般稱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後的嗣君則為太宗、世宗,舉例來說漢高祖的全號是太祖高皇帝,漢文帝的全號是太宗孝文皇帝(漢惠帝之後一律加了個孝字),漢武帝全號是世宗孝武皇帝。

從唐代開始,皇帝還有尊號,這是生前加上的,如唐玄宗受尊號為開元聖文武皇帝。尊號是可以上好幾次的,都是些好詞,其實就是下面的人拍馬屁。帝后也是可以有尊號的,所以我們熟悉的慈禧太后可是創造了一個大歷史,慈禧死後尊號加上諡號

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長度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過大清開國皇后及孝德、孝貞二位正宮,同時也超過入關後滿清所有皇帝的諡號。由此可見當時做官的都是些什麼人。

古代的諡號、廟號、年號的區別

慈禧圖

最後我們來說說年號,年號是封建皇帝紀年的名號,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的,漢武帝即位的那一年稱為建元元年。一般來說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稱為“改元”。同一位皇帝在位期間也可以多次改元,但是到了明清兩代時一位皇帝基本上就只有一個年號,因此現在人們常常用年號來叫明清時的皇帝而不是叫漢朝皇帝的諡號和唐朝皇帝的廟號了,如我們熟知的嘉靖皇帝,和康熙乾隆,這些都是用年號來代替了皇帝的稱呼。

古代的諡號、廟號、年號的區別

西漢年號表